经济管理学院

“全国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类与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害(难)预防与风险管理培训班” 正式展开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14/9/23 15:35:13

922上午,在全国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类与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害(难)预防与风险管理培训班” 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专家以及学员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培训课程中。

    上午940,著名民俗专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曦教授为学员们带来第一堂课程《背到天上的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性态保护与减灾》,赵教授从人类舞蹈的早期属性开始讲起,认为舞蹈是人类文明制度的最基本编码,人是自然个体生命与群体节奏舞动的——社会结构、亲族制度礼仪制度,联盟。人类的舞蹈起于地,推源于天。进而以其研究多年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为例,分析其活性态的本相与断裂。最后从灾害人类学的角度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指出方向。

下午15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授,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抢救与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宋西平,宋教授的授课题目为《青海花儿及其艺术特色》。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教授首先讲到“花儿”的由来和分类,并挑选最具代表性的“花儿”曲目,分析其特点。最后以青海“花儿”为重点,分析其属性,分类,艺术特征,流变等方面具体的对青海“花儿”进行讲解。

923日上午9点,本堂培训的授课专家为著名文学专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授梁中杰。梁教授从“存在主义”开始分析文学产生的根源,是“人的存在之学”,它总是表现为“存在的冲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作为一种最能表现和体现“存在”的文化力量,正是文学艺术本身。在人类任何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它都是最鲜活也是最自由的力量,它以最自然的生命存在感悟世界,把握“存在之真理”。紧接着从文学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学精神与民间文学审美,中国民间文学与东、西方文化精神等方面讲解民间文学的特性。并在最后以著名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提出民间文学的现实观照

以及如何进行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加工。

    总体上培训班第一阶段进展顺利,授课专家们以其一流的专业水准,为大家带来精彩丰富的内容。同时学员们认真听课,下课后与专家积极交流,效果良好。